載入中...

112-春季班 1121A1012-「正念靜坐」禪悅人生

 招生人數:25人
 招生狀態: 招生中
 上課日期:2023-03-09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四 晚上 7點0分~9點0分
 上課地點:校本部 彰化社區大學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對正念靜坐已有基礎之學員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不需要。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講述法.實際操作
 評量方式
沒有。

課程簡介
 課程QR CODE網址
 課程理念
「正念」訓練不必然屬於宗教,正念靜坐也非修行者的專利,而是現代人強化情緒調節功能,減少壓力、焦慮、憂鬱等負向情緒,培養正向心理特質的一門必修課程。
 課程目標
透過正念靜坐,把心放在每個當下,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清楚覺察當下這一刻心的瞬間活動,並對所有的心念保持開放性接納的態度。透過正念靜坐之訓練,妄念紛飛的心會安靜下來專注下來,進而達到提升身心正向能量,改善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讓生命能發揮最高的人生價值。
 參考書目
書名:《正念引導的基礎與實務》
作者: 叢書總主編:陳昭珍/主編:陳秀蓉.劉子鍵/作者:溫宗堃.陳秀蓉.劉子鍵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2000元【折扣後只需 100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冷氣費
 保證金
 其他費用
新生報名費:200元,舊生100元
學員證費:0元
 材料及其他相關費用(開學後,各班自行收取管理)

課程大綱
0認識正念靜坐正念靜坐,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清楚覺察當下這一刻心的瞬間活動,「正念」教導我們,一種真正能夠「覺察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能力與態度。
第一週1認識正念靜坐現代人常覺得壓力來自外在人事物,導致吃飯時想著工作、工作時想著休息、休息時想著讀書…….;透過正念靜坐,讓我們把心放在每個當下,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清楚覺察當下這一刻心的瞬間活動,並對所有的心念保持開放性接納的態度;「正念」教導我們,一種真正能夠「覺察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能力與態度。
第二週2覺察身心的訊息透過雙腳盤腿、豎直脊背、兩手圈結、兩肩放鬆、下巴內縮、舌尖微舐上顎、斂目等七個方法,引導學員身心放鬆、觀照身心發出的訊息。
第三週3【數息】法說明正念靜坐與身心放鬆的關係。
修【數息】的理論與實作練習,練習吐納與十息。
第四週4【隨息】法說明正念靜坐與舒解壓力的關係。
修【隨息】的理論與實作練習,去除數息的概念,將重心放在吐納的順暢。
第五週5【止息】法說明正念靜坐與培養專注的關係。
修【止息】的理論與實作練習,將心專注於一處。
第六週6速行與靜坐的關係說明正念靜坐與快速行走的關係。
靜坐時刻結束,藉由行走逐漸加快腳步運動,調和靜坐後的身心狀態。
第七週7鬆柔操教學(一)說明正念靜坐與鬆柔健體的關係。
修【鬆柔操】的理論與實作練習,前六項:交叉壓腿、併步轉膝、蹲身弓步、左右彎腰、仰天去濁、俯身鬆背。
第八週8鬆柔操教學(二)說明正念靜坐與鬆柔健體的關係。
修【鬆柔操】的理論與實作練習,後六項:托天旋轉、展臂入空、繫趾提身、鬆轉搥肩、定點環繞、動頸鬆椎。
第九週9公民素養週通識課程
第十週10正念靜坐與培養專注說明【五停心觀】法則,學習培養專注的其他方法,共五項: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
第十一週11正念靜坐與認識壓力說明如何以正念靜坐認識貪心帶來的壓力。
修【不淨觀】的理論與實作練習,了解知足常樂與身心靈之間的關係。
第十二週12正念靜坐與轉化情緒說明如何以正念靜坐轉化負面情緒─憤怒。
修【慈悲觀】的理論與實作練習,了解憤怒的原因及快樂的定義。
第十三週13正念靜坐與認識無知說明如何以正念靜坐認識無知造成的結果。
修【因緣觀】的理論與實作練習,藉由重新省思自身日常行為來認識自己的盲點。
第十四週14正念靜坐與專心的關係說明如何以正念靜坐了解專注於「一」的重要性。
修【念佛觀】的理論與實作練習,將數息的方法以佛號取代,並加入「光明」的觀想方式。
第十五週15正念靜坐與散亂心的對治步驟說明如何以正念靜坐對治散亂的方法。
修【數息觀】的理論與實作練習,了解調和身心靈的步驟,共六項:數、隨、止、觀、還、淨。
第十六週16正念靜坐與六氣禪體操說明正念靜坐與筋脈體操的關係。
修【六氣禪體操】方法的理論與實作練習,藉由吐納與體操認識筋脈穴位之相應器官,調和身內與身外的放鬆狀態,共六種:心、肝、脾、肺、腎、三焦。
第十七週17正念靜坐與禪悅人生說明正念靜坐與禪悅人生的關係。
總結「正念靜坐」【覺察當下】【活在當下】所帶給生命的禪悅法喜。
第十八週18期末聯合成果展

講師介紹

妙愍法師 講師  妙愍法師 講師  妙愍法師 講師  妙愍法師 講師     妙愍法師 講師



彰化縣彰化社區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