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 如何修行 | 《阿含經》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記錄。它記錄了佛以人的身份教化人間弟子,教導弟子們如何觀察世間和身心的無常,進而斷煩惱求解脫。其內容包含了佛陀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實踐的方法綱目等。從經典史來看,被公認爲是最早結集成的經典,也是闡述佛教根本教理的聖典。因此,可以說是所有學佛者必學的經典。 七法品~善法經第一 |
福報與消業 | 世間福經:本經敍說摩訶周那請問世尊世間及出世間福,世尊告以施房舍、床座、衣、食等為七世間福;聞如來及如來弟子出遊,歡喜乃至皈依、受戒,為七出世間福。得七世間及七出世間福者,其福不可限量。 鹽喻經 伽彌尼經 |
命運與業力 | 度經:本經敍說沙門梵志中,有三種主張,謂人所為一切皆因(一)宿命造(二)尊祐造(三)無因無緣。佛斥為邪說妄見,並開示自知自覺之緣起法:即因六界便有六處,因六處便有更樂,因更樂便有覺,有覺者便知苦集滅道四相。當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能以正智而得苦際。 羅云經 |
如何學習?+十善業 | 伽藍經:本經敍說佛遊行羇舍子伽藍,伽藍人聞佛盛名,多來見佛。佛為之說法,言凡夫由貪、瞋、癡三毒,因習本有,心無厭足,故作十惡業。聖弟子當離十惡,行十善,修四無量心,得四安隱住處。伽藍人等聞佛所說,盡自歸依佛法僧。 思經 |
舍利弗尊者 | 成就戒經:本經敍說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戒、定、慧者,則可於現世出入想知滅定。若於現世不得究竟智,則身壞命終,亦可生餘意生天中,於彼出入想知滅定。佛於眾中說舍梨子已成就五法,眾人應共愛敬尊重。 師子吼經 梵志陀然經 |
護法長者 | 教化病經:本經敍說舍衞國給孤獨長者於病危篤時,請尊者舍梨子說法。舍梨子乃前往慰問,並言長者既因上信、善戒……乃至正智十法得須陀洹果,應更進一步求證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於是長者病得痊癒,十分歡喜,自說歸依佛之由來,與建造祇園精舍之經過,並供養尊者舍梨子。 郁伽長者經 |
四聖諦 | 分別聖諦經:本經敍說佛稱讚舍梨子、目揵連二尊者,言舍梨子生諸梵行,猶如生母;目揵連長養諸梵行,猶如養母。又尊者舍梨子循佛言教,對比丘廣說四聖諦之義。就苦聖諦而說八苦;就苦集諦而說愛染執著為苦之因;又言斷愛染執著,離欲可滅苦,明示苦滅諦;並說正見……乃至正定之八支聖道以詮示道諦。比丘聞之,皆歡喜奉行。 |
四大皆空 | 象跡喻經:本經敍說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一切無量善法,均攝於四聚諦中,以四聖諦為一切法中最為第一,猶如諸獸之跡,象跡為最第一。其中又說苦聖諦有四苦八苦,並廣說五盛陰苦之所以,即一切法為四大假和合,四大各含內外二種。一切法即由此內外四大隨因緣和合而成就者。如是觀之,則能堪耐諸困苦。後復言當住四無量心,離一切有、愛欲,見一切因緣所生法,厭離五盛陰,以至得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