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114-春季班 1141A3019-安寧療護生存美學

 招生人數:25人
 招生狀態: 招生中
 上課日期:2025-03-06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四 晚上 7點0分~9點0分
 上課地點:線上 線上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不限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電腦、平板、手機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簡報講授,案例分享
 評量方式
學員出席率80% 、心得分享20%

課程簡介
 課程QR CODE網址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人一出生,就應驗了霹靂布袋戲的名言:「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界線」!不管你是什麼人、信什麼教,活在世界上都只有共同的道路:「死路一條」!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家屬和末期病人,希望學員能夠全方位學習「生死關懷」與「安寧療護」的理念,開展「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的「生存美學」。
 課程目標
恩師余德慧教授只對我說過:「『安寧療護』結合藝術創作,叫做『生存美學』,這會是未來的趨勢!」禮安民國97年因病,從待15年的花蓮回到故鄉高雄市,緊抓住這句話開始推動「安寧療護與生死學」的「社會教育」,迄今已過16年,總計(97~112年)演講3,291場,共9,421.5小時。恩師101年9月7日過世後,禮安為紀念而每年寫論文,展現對「安寧療護生存美學」的深度思考。現今從中挑選8篇論文,與社會大眾分享,當作思考分析的專題課程。
 參考書目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2 學分,1000元【折扣後只需 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新生報名費:200元,舊生100元
學員證費:0元
 材料及其他相關費用(開學後,各班自行收取管理)

課程大綱
第一週1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1安寧療護臨床心態上的謬誤,造成的各種不合人性的醫護服務模式,病人和家屬必須親身領教,有時難免要因此而受苦。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因此必須從倫理與學術的基本面,去翻轉臨床現實上「以管理為尊」的管理者心態。
第二週2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2安寧療護臨床心態上的謬誤,造成的各種不合人性的醫護服務模式,病人和家屬必須親身領教,有時難免要因此而受苦。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因此必須從倫理與學術的基本面,去翻轉臨床現實上「以管理為尊」的管理者心態。
第三週3對安寧療護臨床心態的現象考察3安寧療護臨床心態上的謬誤,造成的各種不合人性的醫護服務模式,病人和家屬必須親身領教,有時難免要因此而受苦。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因此必須從倫理與學術的基本面,去翻轉臨床現實上「以管理為尊」的管理者心態。
第四週4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1安寧療護界歷來崇洋媚外,我就已開始思考「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本篇為演講而寫,是多年胡思亂想的心得,希望藉此帶來刺激與辯論,讓「安寧療護的本土化」得到真正的開展。
第五週5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2安寧療護界歷來崇洋媚外,我就已開始思考「安寧療護的本土化模式」。本篇為演講而寫,是多年胡思亂想的心得,希望藉此帶來刺激與辯論,讓「安寧療護的本土化」得到真正的開展。
第六週6悲傷關懷與陪伴1根據余德慧教授著作及近三十年安寧療護臨床經驗,深入探討「悲傷關懷與陪伴」議題,以釐清現有觀念與實務執行的誤解,進而尋求改善之道
第七週7悲傷關懷與陪伴2根據余德慧教授著作及近三十年安寧療護臨床經驗,深入探討「悲傷關懷與陪伴」議題,以釐清現有觀念與實務執行的誤解,進而尋求改善之道
第八週8悲傷關懷與陪伴3根據余德慧教授著作及近三十年安寧療護臨床經驗,深入探討「悲傷關懷與陪伴」議題,以釐清現有觀念與實務執行的誤解,進而尋求改善之道
第九週9公民論壇參與週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第十週10從家庭醫學觀點探討生死關懷1追思台灣心理學與生死學跨界大師余德慧教授,我構想根據余德慧教授著作,以個人在家庭醫學與安寧療護近三十年臨床經驗和生死教育二十年教學經驗,探討「生命關懷與生死教育」議題。
第十一週11從家庭醫學觀點探討生死關懷2追思台灣心理學與生死學跨界大師余德慧教授,我構想根據余德慧教授著作,以個人在家庭醫學與安寧療護近三十年臨床經驗和生死教育二十年教學經驗,探討「生命關懷與生死教育」議題。
第十二週12大學通識教育與生死教育1民國82~97年在花蓮行醫,從事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曾任花蓮慈濟大學臨床講師,回高雄進入通識教育與生死教育領域,分別在美和技術學院、高雄市社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兼任講師。
第十三週13大學通識教育與生死教育2民國82~97年在花蓮行醫,從事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曾任花蓮慈濟大學臨床講師,回高雄進入通識教育與生死教育領域,分別在美和技術學院、高雄市社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兼任講師。
第十四週14從「臨死覺知」探查「死後存在」1本論文從「臨死覺知」開始探討,延伸到科學與宗教的「死後世界」,然後分析「瀕死經驗」與「轉世靈童」,最後則是「社會死亡」的「死後存在」。
「社會死亡」的「死後存在」則具體存在於世界。
第十五週15從「臨死覺知」探查「死後存在」2本論文從「臨死覺知」開始探討,延伸到科學與宗教的「死後世界」,然後分析「瀕死經驗」與「轉世靈童」,最後則是「社會死亡」的「死後存在」。
「社會死亡」的「死後存在」則具體存在於世界。
第十六週16照護現場違反倫理的現況與省思1去嘉義長庚醫院護理之家演講「安寧緩和與全人照護的新進展」,引發我從「生命倫理」到「安寧療護」與「全人照護」的統整思考,努力寫成這篇「長得像論文」、「假裝是論文」的長篇文章。
第十七週17照護現場違反倫理的現況與省思2去嘉義長庚醫院護理之家演講「安寧緩和與全人照護的新進展」,引發我從「生命倫理」到「安寧療護」與「全人照護」的統整思考,努力寫成這篇「長得像論文」、「假裝是論文」的長篇文章。
第十八週18成果展準備週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講師介紹

許禮安 講師  許禮安 講師  許禮安 講師     許禮安 講師

 現職:
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97年2月迄今)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98年4月迄今)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理事(90年5月~ 96年6月/98年6月~ 112年12月)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 理事
(94年6月~98年6月/100年6月~ 106年7月/108年7月迄今)
高雄醫學大學【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兼任講師
(103年2月~108年1月/108年8月~110年1月/110年8月~111年1月)
 簡介:
國防部陸軍第八軍團司令部少尉軍醫官兼法醫官(80年10月~82年6月)
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住院醫師及心蓮病房主治醫師(82-7-1~93-6-30)
慈濟大學臨床講師、東華大學兼任校醫、安寧療護品質保證計畫訪查委員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93-7-14~95-10-18)
花蓮北國泰聯合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95-10-19~97-1-12)
花蓮縣醫師公會 理事(95年12月~97年4月)
屏東美和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96年9月~99年6月)
社團法人台灣世界愛滋快樂聯盟 理事(100年8月~1
 部落格(Blog):  臉書(Facebook):


彰化縣彰化社區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