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基本概念及全篇概貌 | 【導讀】 介紹民法物權編的架構,並說明各章節的規定,再說明全篇的概貌。 |
第一章通則 物權篇第757條至第764條 | 【導讀】 物權具有對世性,為維護公益及交易安全,當事人不得任意創設物權,首開規定即物權法定主義。 物權有其共通特性,自有共通之效力,排他效力、優先效力及追及效力。其次物權之變動,有不動產登記生效、登記處分及登記之變動效力,以及動產變動之類型,最後規定物權消滅混同、拋棄。 |
第二章所有權 第一節通則 物權篇第765條至第772條 | 【導讀】 本節通則關於財產權的內容多樣,其中以所有權為重心,所有權乃對物全面支配之權利。所有權之權能分為積極權能及消極權能。 |
第二章所有權 第二節不動產所有權 物權篇第773條至第800-1條 | 【導讀】 一、土地所有權之範圍(§773) 二、不動產之相鄰關係 (一)鄰地損害之防免(§774) (二)排水及用水關係 1.自然排水(§775) 2.人工排水(§776)、排水之限制(§777)、過水權(§779) 3.水流地所有人之用水(§781) 4.鄰地餘水之用水權(§783) 5.變更流水權限制(§784) 6.堰之設置與利用(§785) (三)鄰地之利用 1.管線安設(§786) 2.鄰地通行權(§787) |
第二章所有權 第三節動產所有權 物權篇第801條至第816條 | 【導讀】 一、善意受讓(§801) 二、無主物先占(§802) 三、遺失物拾得 (一)拾得人義務(§803) (二)拾得人之權利(§805) 四、漂流物或沈沒物之拾得(§810) 五、埋藏物之發現(§808) 六、添附 (一)動產與不動產附合(§811) (二)動產與動產附合(§812) (三)混合(§813準用812) (四)加工(§814) |
第二章所有權 第四節共有 物權篇第817條至第831條 | 【導讀】 共有者,共同所有也,一物而為二人以上所共同享有也。一物不得同時有數個所有權,但一物一個所有權,卻可同時為數人享有 。 一、分別共有 (一)分別共有之意義(§817) (二)分別共有人之權利義務 1.共有物之使用收益權(§818) 2.應有部分之處分權(§819Ⅰ) 3.共有物之處分權(§819Ⅱ) 4.共有物之管理權(§820) 5.對第三人之權利(§821) (三)共有物之分割 1.共有物分割之自由 2.共有物分割之方法 |
第三章地上權 第一節普通地上權 物權篇第832條至第841條 | 【導讀】 一、地上權之意義(§832) 二、地上權之種類 (一)定期地上權與未定期地上權(§834、835) (二)意定(設定)地上權與法定地上權 三、地上權之效力 (一)地上權人之權利 1.使用收益權 2.處分權(§838) 3.取回權(§839) 4.補償請求權(§840) 5.優先購買權(土地法§102、104) (二)地上權人之義務 1.給付地租之義務(§837) 2.返還土地義務 四、地上權之消滅 (一)地上權之拋棄(§835) |
第三章地上權 第二節區分地上權 物權篇第841~1條至第841~6條 | 【導讀】 一、區分地上權之意義(§841~1) 二、區分地上權之取得 三、區分地上權之效力 (一)區分地上權之使用收益約定(§841~2) (二)用益物權之優先性(§841~5) 四、區分地上權之消滅 (一)延長地上權期間(§841~3) (二)第三人之補償(§841~4) |
公民論壇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四章之一農育權 物權篇第850~1條至第850~9條 | 【導讀】 一、農育權之意義(§850~1至§850~2) 二、農育權人之權利(§850~9) (一)用益權(§850~5Ⅰ、§850~6Ⅰ) (二)處分權(§850~3Ⅰ) (三)出產物及農育工作物取回權(§850~7) (四)土地改良費用返還請求權(§850~8) (五)終止權 1.未定有期限(§850~2Ⅰ) 2.收益減少或全無(§850~4Ⅱ) (六)拋棄權(§850~9準用834、§850~9準用835) 三、土地所有人之權利 (一)地租收取權(§850~4 |
第五章不動產役權 物權篇第851條至第859~5條 | 【導讀】 一、不動產役權之意義(§851) 二、不動產役權之類型 三、不動產役權之特性 (一)從屬性(§853) (二)不可分性 1.需役地分割之效力(§856) 2.供役地分割之效力(§857) 3.兼容性(§851~1) 四、不動產役權的取得 (一)法律行為(§859~1) (二)繼承(§759) (三)時效取得(§852) 五、不動產役權之效力 (一)不動產役權人之權利義務 1.供役不動產使用權(§859~2準用836~2、836~3) 2.必要行為權(§854) |
第六章抵押權 第一節普通抵押權 物權篇第860條至第881條 | 【導讀】 一、普通抵押權之意義 二、普通抵押權之特性 (一)從屬性 (二)不可分性 (三)代位性 三、普通抵押權之取得 (一)依法律行為而取得 (二)基於法律行為以外之原因而取得 四、普通抵押權之效力 (一)所擔保之債權範圍 (二)效力所及之標的物範圍 (三)抵押人之權利 (四)抵押人之權利 (五)普通抵押權之實行 (六)普通抵押權之消滅 |
第六章抵押權 第二節最高限額抵押權 物權篇第881~1條至第881~17條 | 【導讀】 一、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意義 二、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成立 三、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債權 四、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特性 五、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變更與處分 六、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確定 七、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實行 八、普通抵押權規定之準用 |
第七章質權 第一節動產質權 物權篇第884條至第899~2條 | 【導讀】 一、動產質權之意義 二、動產質權之取得 (一)依法律行為取得 (二)非因法律行為而取得 三、動產質權之效力 (一)動產質權所擔保債權之範圍 (二)質權標的物之範圍 (三)質權人之權利 (四)質權人之義務 四、質權之實行 五、重產質權之消滅 |
第七章質權 第二節權利質權 物權篇第900條至第910條 | 【導讀】 一、權利質權之意義(§900) 二、權利質權之取得 (一)權利質權之設定(§902) (二)權利質權設定之要式性(§904) (三)依法律規定取得(§881) 三、權利質權之效力 四、債權質權之實行 五、有價證券質權(§908) |
第八章典權 物權篇第911條至第927條 | 【導讀】 一、典權之意義(§911) 二、典權之期限 (一)定有期限(§912) (二)未定有期限(§914) 三、典權之效力 (一)典權人 1.典權人之權利 2.典權人之義務 (二)出典人 1.出典人之權利 (1)典物所有權之讓與(§918、919) (2)抵押權之設定(釋139、86台上2558) (3)回贖典物(§923、924、925) 2.出典人之義務 (1)危險分擔(§920) (2)費用償還(§921、927) |
第九章留置權 物權篇第928條至第939條 | 【導讀】 一、留置權之意義(§928) 二、留置權之取得 (一)須債權人占有動產 (二)須債權已屆清償期或債務人無支付能力(§931) (三)須與動產有牽連關係(§929) (四)須不違背公序良俗(§930前段) (五)須不與義務或約定相牴觸(§930後段) 三、留置權之效力 (一)效力之範圍(參照§887) (二)對留置權人之效力 (三)對留置物所有人之效力(§761Ⅲ) (四)對留置物其他物權人之效力(§932~1) 四、留置權之消滅 (一)債務人另提擔保(§9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