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波羅蜜 | 重新認識世間的價值 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且完成他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
組織的成就:同體共生 | 組織、企業要創造新的價值,單憑一人獨撐大局、獨斷獨行是難有成就的,要集合眾人的創意與共同成就的意志。 |
般若 | 「般若」是正見、正覺。「般若」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般若」是了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每個眾生皆具備的真心,要自己體察,在生活實踐,才能明澈放光。 |
如何實踐般若 | 般若如何內心本具?如何能開悟見性?不依靠聖水、符咒或是上師的灌頂加持,要打破內在的黑闇執迷,一切都要靠自己,別人代替你不得! 有些人即使信仰佛教多年、深入經藏,能夠把佛書中的道理說一大堆,但是,在生活中無法落實,是非得失不能放下,這樣就不能契合《金剛經》的旨趣。如果將佛教與生活分開,離開生活就沒有「般若」,也就無法了解「空」。 成就生命的祕訣不是別人給的,「般若」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若是不內求般若,不實踐般若的生活,只是空談般若,又有何用? |
人的無限潛能 | 「行佛」比對佛法知識的理解或是經文的背誦,更能貼近佛陀的意旨,「行佛」,就是實踐佛陀的教法。平時我們稱呼學佛的人為「行者」,就是要去「修行」佛法,要如佛陀所說、所行去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行佛」,而不只是「學佛」而已;想要有所成就,是要時時刻刻、每日在生活中實踐,而不應知道了訣竅卻束諸高閣。 |
金剛就是般若 | 讀《金剛經》,是為了在生活行佛、在現世實用;成就的祕訣,就在我們能否以「般若智」、「金剛心」活出生命的大自在。 |
真空才能妙有 | 世俗常說「放空自己」、「讓自己歸零」。佛法的「真空」,不是對著空氣發呆,消極放棄,而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而是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上面,就是所謂的「在相離相」。 真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 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這是整部《金剛經》的要旨。 |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 生命是一段旅程,若由生命的盡頭回視生命旅程的目的和意義,就會了解物質的獲取、實榮虛榮的肯定、權位的抵達、關係的存有等等,都只是維持生命、實現理想、落實生命意義的手段或策略。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只有從「今生一切都會有盡頭」來思考,我們才會對生命有更精進的直下承擔。 能布施,才是大富人家,心若貪求擁有獲取,即使坐擁再多的物質財富,仍是窮如乞討者 |
星期六早上 | 「心冒險」,活出智慧人生 |